討便宜更需要維權
來源:
發布時間:2012/3/15
瀏覽次數:0
以廉價、特價之名而傾銷不合格商品,本身就是坑蒙欺詐。消費者遇到便宜貨有質量問題的時候,如果睜只眼閉只眼、忍氣吞聲,就是姑息養奸,就是對自己和對社會的不負責任。
時間雖然已經過去了三四個月,但網民們都還對去年“超級大光棍節”記憶尤新。懷著“撿便宜”心態的很多人最后撿到的是無奈:等到半夜努力半宿,卻沒有“秒”到心水的產品;買到東西后快遞一拖再拖,遲遲沒有拿到商品;所謂半價的真相是“先揚后抑”,并沒有那么實惠;貨不對板,實物和描述的相差甚遠……更可氣的是秒到了以后“被退貨”。應該說,去年“雙11”時網民遇到的情況,是國內網購行業種種亂象的一個縮影。
網購的問題一直都受大眾關注。據媒體報道,央視“3·15”晚會日前收到的各類線索匯總統計、整理出了投訴量排在前十位的消費領域,網購位居第一,快遞位居第二。在網購領域,消費者投訴主要集中在商品質量與描述不符、以次充好、銷售假冒偽劣商品、買到假貨后商家消失無法維權、團購規則或服務隨意變更、網絡購物售后服務無法保障等。而涉及的單位不僅是一些小電商,連京東、當當、凡客誠品(微博)、窩窩團(微博)等知名網站都在消費者投訴之列。
隨著我國電子商務市場的迅速發展,消費者在網絡購物時遇到的問題也逐漸增多。雖然很多法律專家們呼吁,由于目前我國相關法律體系的不完善,國家有關部門應出臺更多相關法律法規,規范網購市場、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但是,對于大多數消費者而言,指望政府做主是遠解決不了問題,關鍵是自己的維權意識。很多人最后選擇了“忍”,原因是人們覺得既然便宜了,就不應該計較太多。可是,從消費的角度看,便宜就能是消費者讓步的理由嗎?
電商或賣家半價賣、虧本賣甚至一元錢拍賣,往往給我們一個假象:既然已經讓對方吃了價格的虧,就不應該讓對方付出后續服務的精力。這種觀點是錯誤的!且不論賣家是不是真的虧本,就商品本身而言,再便宜的商品也是商品,其生產和銷售都應該在符合我國《產品質量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等有關規定,生產商和銷售商應該對其生產和銷售的商品負瑕疵擔保責任,對因商品質量問題而引起的財產和人身侵害負責。
關于價格和質量之間的關系,一直以來,我們都被“一分錢一分貨”、“便宜沒好貨”等觀點固定了思維,實際上,便宜的東西或者特價商品不應該等于殘次商品。除了明確標明有缺陷的商品以外,便宜貨也不應該有質量問題。這一點,我國消費者權益法有知悉真情權的說法,即消費者享有知悉其購買、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務的真實情況的權利。所謂的真實情況,就包含產品價格、等級、主要成分、檢驗合格證明等情況。以廉價、特價之名而傾銷不合格商品,就是坑蒙欺詐。
所以,作為消費者,在遇到便宜貨有質量問題的時候,如果睜只眼閉只眼、忍氣吞聲,這樣做不僅不是寬容,還是姑息養奸的行為,也是對自己和對社會的不負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