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年(微博)和他的凡客誠品(微博)的“麻煩”來了。
2011年11月21日,凡客并未如期提交其IPO申請文件——電商圈期待已久的凡客IPO宣告失利,質疑與猜測隨即撲面而來。
凡客IPO受到全行業期待,只因電商下半年實在衰到了極點:資本市場萎靡,廣告費拖欠,年初的銷售預期化為泡影,電商冬天論甚囂塵上……誰都知道電商的未來會有大發展,但是誰心里都沒底——自己是否能度過這個冬天?許多人為此都在期待凡客的逆勢IPO能一掃陰霾。可惜,希望變成了失望。
就在凡客IPO擱淺一周后,副總裁吳聲突然宣布離職,這又讓凡客措手不及。加之這半年來,凡客拒絕了所有媒體采訪要求,讓這家本該透明的快時尚品牌公司變得無比神秘。
凡客到底怎么了?
“不差錢”與盈利
11月中旬,凡客誠品創始人兼CEO陳年拜訪了全球金融大鱷喬治·索羅斯。席間陳年向索羅斯請教了當前的世界經濟形勢及美國資本市場動向。時值渾水公司做空分眾傳媒(微博)前夜,與索羅斯交流的結果,令陳年不寒而栗,結論是此時不宜上市。
12月初,陳年組織了一場小范圍飯局,包括部分媒體和行業專家,或是為了打消外界的猜疑,陳年首度公布了早在2011年7月份完成的F輪融資細節:融資金額達2.3億美金,投資者分別是淡馬錫、中信產業基金、嘉里集團及IDG VC,IDG屬于跟投,這些投資方獲得的均是新股。除IDG VC外,另外三家以往投資的多是傳統行業。
“他們不差錢。”說這話時,陳年拿白毛巾抹了下嘴,繼續夾菜,飯局安排在國貿對面的柏悅酒店5層中餐廳,“我們應該安排在國貿或者嘉里中心,支持下我們的股東,下次吧。”他半開玩笑地說,笑得眼睛都沒了。
“凡客也差錢嗎?”半個月后,《中國企業家》記者在他辦公室開門見山地問。
“這么跟你說吧,這筆錢還在我賬上趴著,我還沒有想好具體怎么花。長期來說,基礎設施,尤其是倉儲自動化也許會用上一大筆,另外,明年(2012年)互聯網的廣告市場可能將面臨低迷,但是我們凡客將繼續保持在廣告方面的投放規模。”陳說。
2011年,凡客市場推廣費用近3億元人民幣,他們的廣告把整個互聯網“洗了一遍”,甚至有些網站低于市場價格給凡客廣告位。“他們說就是要我們給他們洗一遍,看看自己到底能創造多大價值。”
對于電商冬天的論調,陳年并不認同,他認為資本市場的變化可能讓有一些企業受到挫折,尤其是近一年來上線了很多新公司,他們遇到了一些困難,這也屬于正常。就凡客來講,2011年新用戶的增長高于2010年,近兩個季度也沒有出現增速放緩的跡象。
但是,有一點陳年并沒有正面回答,據接近凡客的人透露,凡客2011年的銷售目標把60億作為及格標準,100億作為奮斗目標,目前看來,能達到60-70億。所以,陳年給2011年的凡客打了“及格分”(2010年訂單金額24億,實收20億,稅后18億)。
及格后的凡客,在盈利方面仍然不能樂觀。有一個笑話在電商圈流傳甚廣。老婆問做電商的老公:“你們公司盈利嗎?”老公回答:“我們是電商。”老婆不解:“你們能盈利嗎?”老公重復:“我們是電商。”老婆很堅持:“你們什么時候盈利?”老公有點不耐煩:“不是說了嘛,我們是電商。”
在電商圈里,談盈利是一個多么掃興且無厘頭的話題。可是,還是必須要談。當然,僅用盈利能力來評判電商也不現實,畢竟放眼全國電商界,盈利者鳳毛麟角。
淘寶商城(微博)首任副總裁、前當當(微博)網COO黃若,對電商價值判斷有三個標準:1)模式上是否有所不同,投資者投的是模式的錢,未來若能成功會很有價值;2)如果模式沒有創新,就看運營效率是否比別人高,比如庫存、商品退換貨率等一系列指標;3)如果前兩樣都不具備,就看重復購買率,是否有辦法讓用戶變成回頭客。
凡客作為一家產品品牌的電商公司,在模式上已然區別于絕大多數低買高賣的渠道B2C,且是做得最大的自有品牌電商,相比較于京東(微博)等渠道B2C的毛利率大多在5%左右,凡客的毛利率要高出很多,在30%-40%之間,未來溢價空間很大。
再看運營效率,凡客的庫存周轉率(庫存周轉率=年度銷售產品成本/當年平均庫存價值)為20倍,這在電商界算是比較高的。由于凡客的物流配送用的是全資子公司如風達,保證了“最后一公里”的用戶體驗,而且鼓勵用戶退換貨(30天無理由退換),所以,維持了較高的退換貨率7%,這在一定程度上吃掉了很大的利潤空間。
至于第三個指標,重復購買率,凡客做到了80%,目前有2000萬注冊購買用戶,每天PV在一億左右。
據此標準分析,凡客的投資價值顯然要高于很多電商。但是我們還是要問:凡客盈利嗎?什么時候盈利?
雖然陳年和凡客對此三緘其口,記者還是從多方渠道得到一些凡客的運營數據,也得到了一些知情人士的默認。在此,不妨給凡客算筆賬。
從凡客創立至今,4年來共接受了6輪融資,累計金額4億美元(并非外界傳言的4.3億),按照1:6.4的匯率計算共25.4億元人民幣,累計總營收80億-90億元(2008年1億,2009年6億,2010年20億,2011年預估60億-70億),根據陳年所說的30%-40%的毛利率(生產成本,截止到進入凡客倉庫),倉儲配送成本20%(包括平攤建倉成本、倉儲員工3000人和配送員工3000人的人力成本),其他員工人力成本(包括1000名客服人員和2000名行政人員)5%,營銷推廣成本5%,其它均不足1%忽略不計。
如此算來,并沒有看到外界所言的虧損20億那么夸張。
看到記者給凡客算的這筆賬,陳年沒有做正面回應,只是說:“對我們來說,盈利不是問題。我記得非常清楚,2009年有一個季度要盈利了,2010年春夏的時候要盈利了,我們做出來的判斷都是不行,我們覺得凡客應該跑得更快,而不是盡快盈利,對我來說就是做一個選擇,這只是個取舍問題。”
據可靠消息稱,2012年第一季度凡客要做到盈利,也許是為了迎接它的再次上市征途。
“七劍客”與高管離職
對于吳聲離職事件,陳年并不愿意過多談及,但他對吳聲表達了祝福。
12月18日,記者跟吳聲吃過一次早餐。此時,吳已履新京東商城任高級副總裁,作為當事人,自然不方便發表更多官方聲明之外的評論。吳聲對凡客的過去和未來發展進行了肯定,但這些并不足以打消人們心中的疑慮。記者通過接近凡客的人士得到一些線索,在此對凡客4年來的高管離職做個梳理,由此或許能夠一窺陳年的管理風格和用人策略。
當年跟馬云(微博)一起創業的“十八羅漢”,如今大多已名聲在外;但跟陳年創立凡客誠品的“七劍客”(陳年從卓越網帶來的7名老部下)卻鮮有人知,后來這7個人在凡客擔任重要職務,只是很少露面。凡客被外界認知最多的除了陳年本人,應該就是吳聲,圈里人稱“吳老師”,為人和氣,有求必應。但吳聲是凡客創立一年后由劉韌介紹給陳年的,自然不在“七劍客”之列。
凡客管理層共10級;總裁辦共有28人(七劍客皆在此列),分為四級:總裁、高級副總裁、副總裁、助理總裁;再往下依次是副總經理、總監、助理總監、高級經理、經理、主管。創立4年來,凡客離職職位最高的就是吳聲,曾任副總裁(離職時為副總經理);后來創立了另一個電商品牌“初刻”的許曉輝(微博),曾任助理總裁。
對于微博上爆料的凡客巨虧數據,陳年覺得“很不靠譜,很可笑”。真正能看到凡客核心數據的不超過5人,按照常理,即使能接觸到數據的投行也都簽有保密協議,而且就數據來看也并非投行流出。所以,不排除有人“惡搞”的可能。
陳年的用人策略是“老人做新事,新人做老事”,老員工被迫去輪崗,參與并不熟悉的領域,似乎是在為新人讓路,這令他們感到了傷害。
在外界看來,這似乎是陳年對凡客保持控制力的一種手段。對于這種看法,陳年顯然不能接受:“如果說我用這種辦法整人,很多跟著我的人跟了我10年了,也早該看透我了吧?實際上,其它公司挖凡客總裁辦成員的薪水直接都是現有的3倍,但即便這樣,我們的高管團隊還是穩定的。”
在電商圈里,凡客的管理團隊無疑算是低調的,陳年也保持了文人的某些特質,內斂而平靜。這與京東商城的劉強東(微博)、當當網的李國慶(微博)差別巨大。外界很少有人能夠叫出凡客高管的名字,吳聲的高調和曝光率算是例外,這或許也從另一個角度部分地解釋了吳聲的離職原因。
其實,對于很多企業的內部管理,很難簡單地以優劣來對比,最適合的就是最好的。馬云的“十八羅漢”也經常是調來換去的。
陳年解釋稱:“凡客每次調整不會無緣無故,一定是在某一方面出了問題或遭遇困難。一個人干不好就換一個人干,將其調到另一個崗位,看著別人干。如果別人干好了,那只能承認自己能力不如人,如果別人沒干好,沒關系,你可以再調回來重新干。如果論資排輩,放眼管理層應該都是卓越的老人,哪里還有創新?為公司創造價值,就是唯一的要求,只要為公司創造價值,天天罵我也沒事。”
陳年以凡客誠品副總裁、如風達公司總經理李紅義為例解釋他的用人策略。李紅義是凡客創始人之一、“七劍客”之一,曾在卓越和紅孩子負責物流工作,凡客初創時他負責倉儲工作。由于上海庫房被盜,陳年追究責任發現問題出在李紅義自我深信的家族管理方式,最終決定將李紅義調離,轉去做新業務如風達,當時李紅義在陳年辦公室得到這個消息,“臉一下子就白了”。
“出了這種問題,我都會給三個選擇:第一,你自己調整;第二,你接受公司幫你調整,但一般都很難接受;第三,就是公司把你挪開,我來調整。其實我不是那么愛折騰的人,公司發展如果沒有困難也從來不會調整。”陳年說。
李紅義做如風達時啟動資金僅僅10萬,3個月后甚至都給員工發不出工資,不得已向陳年打借條借了5萬元,最悲慘的是借條還被弄丟了,以至于自己拿著工資貼補員工,手底下員工大罵陳年太壞。
不過,轉眼三年過去,如風達這個從凡客“母體”中成長出來的物流企業,因背靠大樹成長迅猛,儼然成物流行業的“標桿”。記者在如風達配送站看到,如風達已經開始承接部分來自優購網(微博)、優衣庫淘寶旗艦店等其它電商的快遞業務。
“為什么我拿李紅義舉例子?因為他現在牛了,血淚史都是光榮史了,還有些人還在臥薪嘗膽,你要老去揭傷疤沒什么意思。”陳年反思說,“我在卓越的時候,每一次組織構架調整都是大清洗、你死我活,但今天做凡客,調整出來的同事,還有很大空間可以繼續發揮作用。我總是用最大的善意,來對待自己的干部。”
大調整與試錯
2011年下半年,陳年對凡客公司架構進行了一次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調整,只是正值凡客“緘默期”,至今鮮為人知。
過去的凡客組織架構按照職能分為兩個一級事業部:基礎產品事業部和新產品事業部,分別負責各自的產品規劃和銷售規劃;7個二級中心:營銷中心(負責官網上的推廣)、推廣中心(負責站外營銷推廣活動、新用戶增長作為其KPI考核指標)、品牌中心、倉儲中心、物流中心(如風達)、呼叫中心(客服)、企劃辦(包括政府關系、媒體關系和企業文化)。
當凡客的品類不斷擴張,SKU(庫存量單位)達到10000個的時候,弊端暴露了。比如,產品事業部多為傳統服裝領域人才,推出的新產品,營銷中心和推廣中心不一定看好,營銷和推廣不一定給力,最后銷售效果不理想,部門之間相互推卸責任。
在陳年看來,原有的團隊不得不兼著做很多事情,他們永遠把重心放在以前的事情上,對于新事物總是順手做的,若是趕上原有的事情壓力大的時候,就把新事情給忘了,這極不利于創新。因此,陳年決定做一次大調整。
2011年第三季度,大調整開始醞釀,10月份調整完畢。調整后,分為五大事業部:分別負責基礎產品、鞋、運動產品、時尚男裝、女裝及配飾箱包等,各事業部負責自己的產品規劃、銷售規劃和營銷規劃;將營銷中心打散后融入到五大事業部。調整后的五大事業部分別對應三大生產中心,向后者提供下單需求,再由生產中心對應上百家制造商。其它部門,保留原推廣中心、品牌中心、倉儲中心、物流中心、呼叫中心以及后臺技術支持部門不變;撤銷企劃辦,媒體關系并入品牌中心。
陳年表示,這么分還不夠細,比如配飾和箱包應該獨立出來,只是因為沒有那么多領軍人物,現在只有5個人,所以只能分成五大事業部。分割之后,從產品確定到最后賣出去,權力都在5個負責人手里。
其實,陳年如此大動干戈,還有另一層意思,要用調整來保持創業公司活力(2011年7月,馬云把淘寶網(微博)分拆成三家公司,理由也是要把大公司變成小公司,保持創新與活力)。
這種情況在很多大公司都存在,陳年把它稱為“既得利益集團”,“每個大部門都是既得利益集團,都不希望發生很多創業的故事。而人的創造力和對成就感的渴望是無限的,讓他從原有的體系里面出來,去創新,給他足夠的空間和資源。所以,我的責任就是,好,一件事,說半天沒人做,我就給你扯出來一個人做這件事,保持公司的創業性質。”
至今,調整已過去兩個月,陳年說效率得到大幅提升。
2011年第三季度,凡客一度風傳“裁員門”,正是與此次大調整相關。那段時間,陳年走在辦公樓下,經常有人跟他打招呼“陳總好”,但他并不認識他們,這些打招呼的人大多是剛被辭退的員工。因為上半年的電商火熱,凡客也“不假思索”地招聘大量員工,可是,隨后電商熱潮漸退,加之凡客調整組織架構,很多新員工在短時間內離開了公司。
此事對陳年觸動很大,陳年反思道:“我對不起這些員工,我們都應該感到羞恥,這是對團隊非常深刻的教訓。我是寫字出身的人,很多時候都覺得自己很幼稚,但是,我就是覺得做人很簡單,承諾就要做到。”
“裁員門”只是凡客在急速發展過程中一個“試錯”的縮影,而且遠不只人員方面,在品類擴張上,凡客也是在不斷“試錯”中前行。
凡客初創期只有兩個品類,襯衫和POLO衫,直到2009年才開始嘗試帆布鞋,令陳年驚訝的是,一周之內居然賣了5萬雙。
關于帆布鞋,有件事情對陳年觸動很大。2011年春節前,陳年一個外地朋友帶孩子來北京,小女孩上小學五年級就知道凡客,陳年好奇地問她怎么知道凡客的?她說她們同學都買凡客,然后就給陳年看她穿的凡客的帆布鞋,還說同學們一般都買三到五雙。
“小孩兒嘛,穿校服,她唯一可以自己選擇的是鞋子,我覺得這個事兒給我特別大的觸動,我們的用戶群居然到12歲了。59塊錢一雙,一個月可以買一雙,用零花錢。父母很高興,因為他們過去會說七八百塊錢買阿迪,結果三雙凡客還不到200塊錢,好玩兒。這個小孩給我很大觸動。我說對不起,過去我真的沒有考慮你們這個群體,后面我就想凡客應該做全碼的東西。”陳年說。
從此,凡客走上了一條品類擴張之路,以至于后來居然生產了凡客牌拖把、電飯煲之類。最高時SKU數達到12000個。這對一家電商顯然有些偏離了品牌的定位。就連陳年自己也無法想象,在韓寒、王珞丹或者李宇春的廣告旁邊放著一個電飯煲,品牌的調性一下子沒了,很難契合“生于1984,我們是凡客”的自我表達。
“2010年以后,傳統品牌就不能夠給凡客提供更多參考了,凡客打破了所有傳統品牌的成長曲線,剩下的,只能是凡客自己試錯。”陳年說。
對于試錯的代價,陳年稱,控制在營業額的5%以內都是可以接受的。未來,凡客的試錯還將繼續下去,他不希望過早下結論。他說,10年前和雷軍(微博)一起做卓越網的時候,當時以為電商到了模式的頂點,亞馬遜(微博)就是唯一的模式。10年后,回過頭來看,自己當年糾結賣書還是賣音像品,這真是一個非常笨的問題。
互聯網企業的快速成長,起起伏伏,這是一個企業必經的成長歷程,就像人生一樣。好在陳年自稱是一個保守的人,對于節奏有著相當的把握。
2011年11月21日,凡客并未如期提交其IPO申請文件——電商圈期待已久的凡客IPO宣告失利,質疑與猜測隨即撲面而來。
凡客IPO受到全行業期待,只因電商下半年實在衰到了極點:資本市場萎靡,廣告費拖欠,年初的銷售預期化為泡影,電商冬天論甚囂塵上……誰都知道電商的未來會有大發展,但是誰心里都沒底——自己是否能度過這個冬天?許多人為此都在期待凡客的逆勢IPO能一掃陰霾。可惜,希望變成了失望。
就在凡客IPO擱淺一周后,副總裁吳聲突然宣布離職,這又讓凡客措手不及。加之這半年來,凡客拒絕了所有媒體采訪要求,讓這家本該透明的快時尚品牌公司變得無比神秘。
凡客到底怎么了?
“不差錢”與盈利
11月中旬,凡客誠品創始人兼CEO陳年拜訪了全球金融大鱷喬治·索羅斯。席間陳年向索羅斯請教了當前的世界經濟形勢及美國資本市場動向。時值渾水公司做空分眾傳媒(微博)前夜,與索羅斯交流的結果,令陳年不寒而栗,結論是此時不宜上市。
12月初,陳年組織了一場小范圍飯局,包括部分媒體和行業專家,或是為了打消外界的猜疑,陳年首度公布了早在2011年7月份完成的F輪融資細節:融資金額達2.3億美金,投資者分別是淡馬錫、中信產業基金、嘉里集團及IDG VC,IDG屬于跟投,這些投資方獲得的均是新股。除IDG VC外,另外三家以往投資的多是傳統行業。
“他們不差錢。”說這話時,陳年拿白毛巾抹了下嘴,繼續夾菜,飯局安排在國貿對面的柏悅酒店5層中餐廳,“我們應該安排在國貿或者嘉里中心,支持下我們的股東,下次吧。”他半開玩笑地說,笑得眼睛都沒了。
“凡客也差錢嗎?”半個月后,《中國企業家》記者在他辦公室開門見山地問。
“這么跟你說吧,這筆錢還在我賬上趴著,我還沒有想好具體怎么花。長期來說,基礎設施,尤其是倉儲自動化也許會用上一大筆,另外,明年(2012年)互聯網的廣告市場可能將面臨低迷,但是我們凡客將繼續保持在廣告方面的投放規模。”陳說。
2011年,凡客市場推廣費用近3億元人民幣,他們的廣告把整個互聯網“洗了一遍”,甚至有些網站低于市場價格給凡客廣告位。“他們說就是要我們給他們洗一遍,看看自己到底能創造多大價值。”
對于電商冬天的論調,陳年并不認同,他認為資本市場的變化可能讓有一些企業受到挫折,尤其是近一年來上線了很多新公司,他們遇到了一些困難,這也屬于正常。就凡客來講,2011年新用戶的增長高于2010年,近兩個季度也沒有出現增速放緩的跡象。
但是,有一點陳年并沒有正面回答,據接近凡客的人透露,凡客2011年的銷售目標把60億作為及格標準,100億作為奮斗目標,目前看來,能達到60-70億。所以,陳年給2011年的凡客打了“及格分”(2010年訂單金額24億,實收20億,稅后18億)。
及格后的凡客,在盈利方面仍然不能樂觀。有一個笑話在電商圈流傳甚廣。老婆問做電商的老公:“你們公司盈利嗎?”老公回答:“我們是電商。”老婆不解:“你們能盈利嗎?”老公重復:“我們是電商。”老婆很堅持:“你們什么時候盈利?”老公有點不耐煩:“不是說了嘛,我們是電商。”
在電商圈里,談盈利是一個多么掃興且無厘頭的話題。可是,還是必須要談。當然,僅用盈利能力來評判電商也不現實,畢竟放眼全國電商界,盈利者鳳毛麟角。
淘寶商城(微博)首任副總裁、前當當(微博)網COO黃若,對電商價值判斷有三個標準:1)模式上是否有所不同,投資者投的是模式的錢,未來若能成功會很有價值;2)如果模式沒有創新,就看運營效率是否比別人高,比如庫存、商品退換貨率等一系列指標;3)如果前兩樣都不具備,就看重復購買率,是否有辦法讓用戶變成回頭客。
凡客作為一家產品品牌的電商公司,在模式上已然區別于絕大多數低買高賣的渠道B2C,且是做得最大的自有品牌電商,相比較于京東(微博)等渠道B2C的毛利率大多在5%左右,凡客的毛利率要高出很多,在30%-40%之間,未來溢價空間很大。
再看運營效率,凡客的庫存周轉率(庫存周轉率=年度銷售產品成本/當年平均庫存價值)為20倍,這在電商界算是比較高的。由于凡客的物流配送用的是全資子公司如風達,保證了“最后一公里”的用戶體驗,而且鼓勵用戶退換貨(30天無理由退換),所以,維持了較高的退換貨率7%,這在一定程度上吃掉了很大的利潤空間。
至于第三個指標,重復購買率,凡客做到了80%,目前有2000萬注冊購買用戶,每天PV在一億左右。
據此標準分析,凡客的投資價值顯然要高于很多電商。但是我們還是要問:凡客盈利嗎?什么時候盈利?
雖然陳年和凡客對此三緘其口,記者還是從多方渠道得到一些凡客的運營數據,也得到了一些知情人士的默認。在此,不妨給凡客算筆賬。
從凡客創立至今,4年來共接受了6輪融資,累計金額4億美元(并非外界傳言的4.3億),按照1:6.4的匯率計算共25.4億元人民幣,累計總營收80億-90億元(2008年1億,2009年6億,2010年20億,2011年預估60億-70億),根據陳年所說的30%-40%的毛利率(生產成本,截止到進入凡客倉庫),倉儲配送成本20%(包括平攤建倉成本、倉儲員工3000人和配送員工3000人的人力成本),其他員工人力成本(包括1000名客服人員和2000名行政人員)5%,營銷推廣成本5%,其它均不足1%忽略不計。
如此算來,并沒有看到外界所言的虧損20億那么夸張。
看到記者給凡客算的這筆賬,陳年沒有做正面回應,只是說:“對我們來說,盈利不是問題。我記得非常清楚,2009年有一個季度要盈利了,2010年春夏的時候要盈利了,我們做出來的判斷都是不行,我們覺得凡客應該跑得更快,而不是盡快盈利,對我來說就是做一個選擇,這只是個取舍問題。”
據可靠消息稱,2012年第一季度凡客要做到盈利,也許是為了迎接它的再次上市征途。
“七劍客”與高管離職
對于吳聲離職事件,陳年并不愿意過多談及,但他對吳聲表達了祝福。
12月18日,記者跟吳聲吃過一次早餐。此時,吳已履新京東商城任高級副總裁,作為當事人,自然不方便發表更多官方聲明之外的評論。吳聲對凡客的過去和未來發展進行了肯定,但這些并不足以打消人們心中的疑慮。記者通過接近凡客的人士得到一些線索,在此對凡客4年來的高管離職做個梳理,由此或許能夠一窺陳年的管理風格和用人策略。
當年跟馬云(微博)一起創業的“十八羅漢”,如今大多已名聲在外;但跟陳年創立凡客誠品的“七劍客”(陳年從卓越網帶來的7名老部下)卻鮮有人知,后來這7個人在凡客擔任重要職務,只是很少露面。凡客被外界認知最多的除了陳年本人,應該就是吳聲,圈里人稱“吳老師”,為人和氣,有求必應。但吳聲是凡客創立一年后由劉韌介紹給陳年的,自然不在“七劍客”之列。
凡客管理層共10級;總裁辦共有28人(七劍客皆在此列),分為四級:總裁、高級副總裁、副總裁、助理總裁;再往下依次是副總經理、總監、助理總監、高級經理、經理、主管。創立4年來,凡客離職職位最高的就是吳聲,曾任副總裁(離職時為副總經理);后來創立了另一個電商品牌“初刻”的許曉輝(微博),曾任助理總裁。
對于微博上爆料的凡客巨虧數據,陳年覺得“很不靠譜,很可笑”。真正能看到凡客核心數據的不超過5人,按照常理,即使能接觸到數據的投行也都簽有保密協議,而且就數據來看也并非投行流出。所以,不排除有人“惡搞”的可能。
陳年的用人策略是“老人做新事,新人做老事”,老員工被迫去輪崗,參與并不熟悉的領域,似乎是在為新人讓路,這令他們感到了傷害。
在外界看來,這似乎是陳年對凡客保持控制力的一種手段。對于這種看法,陳年顯然不能接受:“如果說我用這種辦法整人,很多跟著我的人跟了我10年了,也早該看透我了吧?實際上,其它公司挖凡客總裁辦成員的薪水直接都是現有的3倍,但即便這樣,我們的高管團隊還是穩定的。”
在電商圈里,凡客的管理團隊無疑算是低調的,陳年也保持了文人的某些特質,內斂而平靜。這與京東商城的劉強東(微博)、當當網的李國慶(微博)差別巨大。外界很少有人能夠叫出凡客高管的名字,吳聲的高調和曝光率算是例外,這或許也從另一個角度部分地解釋了吳聲的離職原因。
其實,對于很多企業的內部管理,很難簡單地以優劣來對比,最適合的就是最好的。馬云的“十八羅漢”也經常是調來換去的。
陳年解釋稱:“凡客每次調整不會無緣無故,一定是在某一方面出了問題或遭遇困難。一個人干不好就換一個人干,將其調到另一個崗位,看著別人干。如果別人干好了,那只能承認自己能力不如人,如果別人沒干好,沒關系,你可以再調回來重新干。如果論資排輩,放眼管理層應該都是卓越的老人,哪里還有創新?為公司創造價值,就是唯一的要求,只要為公司創造價值,天天罵我也沒事。”
陳年以凡客誠品副總裁、如風達公司總經理李紅義為例解釋他的用人策略。李紅義是凡客創始人之一、“七劍客”之一,曾在卓越和紅孩子負責物流工作,凡客初創時他負責倉儲工作。由于上海庫房被盜,陳年追究責任發現問題出在李紅義自我深信的家族管理方式,最終決定將李紅義調離,轉去做新業務如風達,當時李紅義在陳年辦公室得到這個消息,“臉一下子就白了”。
“出了這種問題,我都會給三個選擇:第一,你自己調整;第二,你接受公司幫你調整,但一般都很難接受;第三,就是公司把你挪開,我來調整。其實我不是那么愛折騰的人,公司發展如果沒有困難也從來不會調整。”陳年說。
李紅義做如風達時啟動資金僅僅10萬,3個月后甚至都給員工發不出工資,不得已向陳年打借條借了5萬元,最悲慘的是借條還被弄丟了,以至于自己拿著工資貼補員工,手底下員工大罵陳年太壞。
不過,轉眼三年過去,如風達這個從凡客“母體”中成長出來的物流企業,因背靠大樹成長迅猛,儼然成物流行業的“標桿”。記者在如風達配送站看到,如風達已經開始承接部分來自優購網(微博)、優衣庫淘寶旗艦店等其它電商的快遞業務。
“為什么我拿李紅義舉例子?因為他現在牛了,血淚史都是光榮史了,還有些人還在臥薪嘗膽,你要老去揭傷疤沒什么意思。”陳年反思說,“我在卓越的時候,每一次組織構架調整都是大清洗、你死我活,但今天做凡客,調整出來的同事,還有很大空間可以繼續發揮作用。我總是用最大的善意,來對待自己的干部。”
大調整與試錯
2011年下半年,陳年對凡客公司架構進行了一次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調整,只是正值凡客“緘默期”,至今鮮為人知。
過去的凡客組織架構按照職能分為兩個一級事業部:基礎產品事業部和新產品事業部,分別負責各自的產品規劃和銷售規劃;7個二級中心:營銷中心(負責官網上的推廣)、推廣中心(負責站外營銷推廣活動、新用戶增長作為其KPI考核指標)、品牌中心、倉儲中心、物流中心(如風達)、呼叫中心(客服)、企劃辦(包括政府關系、媒體關系和企業文化)。
當凡客的品類不斷擴張,SKU(庫存量單位)達到10000個的時候,弊端暴露了。比如,產品事業部多為傳統服裝領域人才,推出的新產品,營銷中心和推廣中心不一定看好,營銷和推廣不一定給力,最后銷售效果不理想,部門之間相互推卸責任。
在陳年看來,原有的團隊不得不兼著做很多事情,他們永遠把重心放在以前的事情上,對于新事物總是順手做的,若是趕上原有的事情壓力大的時候,就把新事情給忘了,這極不利于創新。因此,陳年決定做一次大調整。
2011年第三季度,大調整開始醞釀,10月份調整完畢。調整后,分為五大事業部:分別負責基礎產品、鞋、運動產品、時尚男裝、女裝及配飾箱包等,各事業部負責自己的產品規劃、銷售規劃和營銷規劃;將營銷中心打散后融入到五大事業部。調整后的五大事業部分別對應三大生產中心,向后者提供下單需求,再由生產中心對應上百家制造商。其它部門,保留原推廣中心、品牌中心、倉儲中心、物流中心、呼叫中心以及后臺技術支持部門不變;撤銷企劃辦,媒體關系并入品牌中心。
陳年表示,這么分還不夠細,比如配飾和箱包應該獨立出來,只是因為沒有那么多領軍人物,現在只有5個人,所以只能分成五大事業部。分割之后,從產品確定到最后賣出去,權力都在5個負責人手里。
其實,陳年如此大動干戈,還有另一層意思,要用調整來保持創業公司活力(2011年7月,馬云把淘寶網(微博)分拆成三家公司,理由也是要把大公司變成小公司,保持創新與活力)。
這種情況在很多大公司都存在,陳年把它稱為“既得利益集團”,“每個大部門都是既得利益集團,都不希望發生很多創業的故事。而人的創造力和對成就感的渴望是無限的,讓他從原有的體系里面出來,去創新,給他足夠的空間和資源。所以,我的責任就是,好,一件事,說半天沒人做,我就給你扯出來一個人做這件事,保持公司的創業性質。”
至今,調整已過去兩個月,陳年說效率得到大幅提升。
2011年第三季度,凡客一度風傳“裁員門”,正是與此次大調整相關。那段時間,陳年走在辦公樓下,經常有人跟他打招呼“陳總好”,但他并不認識他們,這些打招呼的人大多是剛被辭退的員工。因為上半年的電商火熱,凡客也“不假思索”地招聘大量員工,可是,隨后電商熱潮漸退,加之凡客調整組織架構,很多新員工在短時間內離開了公司。
此事對陳年觸動很大,陳年反思道:“我對不起這些員工,我們都應該感到羞恥,這是對團隊非常深刻的教訓。我是寫字出身的人,很多時候都覺得自己很幼稚,但是,我就是覺得做人很簡單,承諾就要做到。”
“裁員門”只是凡客在急速發展過程中一個“試錯”的縮影,而且遠不只人員方面,在品類擴張上,凡客也是在不斷“試錯”中前行。
凡客初創期只有兩個品類,襯衫和POLO衫,直到2009年才開始嘗試帆布鞋,令陳年驚訝的是,一周之內居然賣了5萬雙。
關于帆布鞋,有件事情對陳年觸動很大。2011年春節前,陳年一個外地朋友帶孩子來北京,小女孩上小學五年級就知道凡客,陳年好奇地問她怎么知道凡客的?她說她們同學都買凡客,然后就給陳年看她穿的凡客的帆布鞋,還說同學們一般都買三到五雙。
“小孩兒嘛,穿校服,她唯一可以自己選擇的是鞋子,我覺得這個事兒給我特別大的觸動,我們的用戶群居然到12歲了。59塊錢一雙,一個月可以買一雙,用零花錢。父母很高興,因為他們過去會說七八百塊錢買阿迪,結果三雙凡客還不到200塊錢,好玩兒。這個小孩給我很大觸動。我說對不起,過去我真的沒有考慮你們這個群體,后面我就想凡客應該做全碼的東西。”陳年說。
從此,凡客走上了一條品類擴張之路,以至于后來居然生產了凡客牌拖把、電飯煲之類。最高時SKU數達到12000個。這對一家電商顯然有些偏離了品牌的定位。就連陳年自己也無法想象,在韓寒、王珞丹或者李宇春的廣告旁邊放著一個電飯煲,品牌的調性一下子沒了,很難契合“生于1984,我們是凡客”的自我表達。
“2010年以后,傳統品牌就不能夠給凡客提供更多參考了,凡客打破了所有傳統品牌的成長曲線,剩下的,只能是凡客自己試錯。”陳年說。
對于試錯的代價,陳年稱,控制在營業額的5%以內都是可以接受的。未來,凡客的試錯還將繼續下去,他不希望過早下結論。他說,10年前和雷軍(微博)一起做卓越網的時候,當時以為電商到了模式的頂點,亞馬遜(微博)就是唯一的模式。10年后,回過頭來看,自己當年糾結賣書還是賣音像品,這真是一個非常笨的問題。
互聯網企業的快速成長,起起伏伏,這是一個企業必經的成長歷程,就像人生一樣。好在陳年自稱是一個保守的人,對于節奏有著相當的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