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IM爆發式增長 巨頭涌入創業者差異化突圍
來源:
發布時間:2011/11/13
瀏覽次數:0
當用戶打開LBS(地理位置服務),振臂“搖”起微信,可以找到朋友;咖啡館打開陌陌,可以和陌生人搭訕,相約一起喝個咖啡……如果你還不知道這些好玩的應用,那你確實OUT了,因為移動IM(即時通訊)時代已經來臨!如果有WiFi或3G網絡,再安裝一個客戶端,用手機和對方聊天可以用語音,可以現場視頻,還可以隨時發圖片。微信、米聊、iMessage等一大批新型移動IM正在涌現,用這些全新的體驗構建移動互聯網下新的社交互動模式。
三足鼎立格局初現
2010年10月,一款叫KiK 的應用上線蘋果和安卓系統,這款社交軟件可通過手機通訊錄實現免費聊天,上線15天便吸引了100萬使用者。
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和國內移動通信網絡環境的改善,從2010年底開始,新一代移動IM快速涌入市場。12月,雷軍(微博)的 “米聊”上線,占據了市場先機。
2011年1月,騰訊微信發布,體系化的推廣顯示出騰訊用戶基礎的魔力;4月11日,盛大移動IM“Youni”發布;進入6月,新移動IM則再次出現一波“井噴”:蘋果公司推出即時通信軟件iMessage,用戶可以通過iPhone或iPad相互發送文字、圖片、視頻、通信錄以及位置信息……與此同時,三大運營商也紛紛進入分食這塊誘人的蛋糕。
易觀智庫產業數據庫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二季度中國移動(微博)即時通訊(IM)市場累計用戶數達到了5.23億,環比增長6.25%。該季度表現最為搶眼的則是來自微信、米聊、Youni等新型移動IM的發展。
雖然增長速度顯示了整個市場的潛力,但在新移動IM領域,創業者們面對的是史無前例的三足鼎立局面:蘋果的iMessage、諾基亞(微博)的IMforNokia,均屬于手機制造商,具有硬件源頭的天然優勢;盛大的Youni、騰訊的微信則是互聯網巨頭誕下的“富二代”,天生具有用戶基礎優勢;中國移動的“飛聊”作為電信運營商的嫡系,掌握著通信的管道優勢。如此多的巨頭進入讓這場嶄新的戰斗在一開始就充滿硝煙味兒。CSDN創始人蔣濤向《中國經營報》記者表示,儼然這塊市場已經變成大玩家的市場,創業者慎入。
從目前來看,這場戰爭雖然結局未卜,但最大的競爭者已經不言而明,網絡巨頭騰訊發布了微信3.0 for iPhone版,通過增加新的功能覆蓋全手機用戶。騰訊微信部門負責人也表示,微信注冊用戶已達3000萬,微信3.0 for iPhone版的推出,整合了眾多創新功能,“搖一搖”將成為微信用戶的行為符號特征,“漂流瓶”與中國港、澳、臺地區及美、日的用戶綁定手機號,會進一步延伸移動互聯網深度社交矩陣的概念。啟明創投合伙人童士豪直言,“微信成長太快了,創業團隊如果要進入這一領域,就需要與微信形成很大的差異化。”
垂直領域值得期待
群雄逐鹿,格局未定,新移動IM“大戰”在移動互聯網發展日新月異之際,對模式的不斷顛覆又給這個市場帶來更大的變數。
一些創業者表示,微信的強大并不證明騰訊在這個市場會一家獨大,從市場發展來看也有先例。曾經市場認為在搜索領域,微軟(微博)、雅虎已經兩家獨大了,但是Google又來了;當facebook獨大了,Twitter也起來了;今天似乎沒有人傻得會去做QQ,但YY還是起來了。
艾瑞分析師沈歲表示,移動IM的市場非常大,雖然現在移動IM 還處于跑馬圈地的階段,但是即時通訊平臺把大量用戶聚集在一起,通過這些海量的用戶可以把廣告、游戲、電子商務、電子支付等都捆綁在一起,從而產生巨大的盈利空間。雖然現在移動IM的用戶還屬千萬級別,但手機用戶有過幾億,有足夠的市場容納創業者,所以一定會有機會存在。由于處于復雜的競爭格局之下,對新進入者是機會也是挑戰,在行業沒成熟之前都有機會。但需要提醒的是:目前的競爭已趨于同質化競爭,各類產品并無本質差異。創業者如果進入需要拿出差異化競爭去贏得市場。
擁有草根用戶,悄悄野蠻生長,逐漸成為龐然大物,立于互聯網叢林,YY的成功正是PC端即時通訊中一個走差異化垂直細分成功的典型。雖然強者林立,需要謹慎,但創業的激情之下,仍有不少創業者在移動互聯網帶來的新興社交模式下帶著自己的創意撲入這個市場。比如,陌陌、在這兒、幸會、飄信等都是這個市場的勇敢進入者。
移動IM產品越來越多,來自不同平臺的競爭有其各自的優勢,如何從眾多的即時通信軟件中脫穎而出?易觀國際(微博)分析師董旭認為,要看用戶的需求和對產品本身的體驗,不能局限于IM目前的功能,要能夠基于即時通訊不斷為其嫁接更多新的模式,用戶最終選擇的產品一定會有自己可支撐的利益點。因為要滿足所有人的利益點,對于小創業團隊是很難把握的事情。YY的成功正是多玩網創始人李學凌(微博)在長期經營多玩游戲網的過程中發現了用戶的硬需求,于是一直很低調地通過用戶間的傳播來積累用戶。
從YY的案例也可以看出,移動互聯網各個領域的融合已成為未來的趨勢,正如同LBS逐漸成為一個產品的標配一樣,未來很多應用融合之后,市場也會隨之擴大。經緯創投(微博)合伙人萬浩基表示,移動IM雖然已經變成大玩家的市場,但對于創業者來說,可以基于移動IM延展出其他產品,比如與陌生人社交的陌陌就是這樣一款產品,在社交、商務領域完全可以支撐這類產品的存在。
創新工場創始人李開復(微博)也向《中國經營報》記者表示,當一個三維、四維或更多維的領域,這些領域里可能已有很多大球存在,但是還有很大空間能放中球、小球。現在即時通訊已經成為手機上普及最快的應用,調查數據顯示,96%以上的手機上網用戶都在使用各類移動IM服務,移動互聯網的即時通訊市場大有可為。未來移動IM雖然對于中小創業者在產品、資本、人才、運營上的挑戰很大,但是從商務、教育等垂直細分領域切入,找到自己的空間,仍是創業者一個可期待的夢想。
案例一
在這兒:從商務社交突圍
微信席卷而來,騰訊攜互聯網發展經驗、品牌技術和用戶口碑建立了極強的競爭壁壘,創業者如何生存?對于經歷過數次創業的北京ROOSHER科技有限公司CEO熊尚文來說,他選擇了避開微信主打的綜合路線,切入商務應用市場,推出了“在這兒”應用。
“在這兒”是一款基于商務活動的社交應用,以商務人群為主打,基于地理位置、活動和與身份有很強的關聯去找到志同道合的合作伙伴。
社交需求點燃創意火花
從古至今,溝通一直是人們的基本需求,在溝通之上建立起來的人際關系鏈——人脈資源成為人類社會存在與不斷發展的一種高級表現形式,每一個在社會上生存的人都需要加入到社會關系網中。
熊尚文介紹,“在這兒”的靈感正是來源于他的親身體會。經常出席一些商務活動、會議,很想有針對性地找到合作伙伴。但是,每次活動現場有很多人,需要一一交流、交換名片,逐個了解對方,才能“碰運氣”式地找到目標合作對象。而活動結束之后,有很大一部分人,因為時間關系,錯過了和他們交換名片、交流的機會,以至于損失掉一部分“目標客戶”。如果有這么一個軟件,可以跨越時間、空間的維度,又可以在“一定的地理位置”、找到志同道合的人,是非常實用的,會給真正需要社交活動的人帶去很多便捷。所以他創辦了基于移動互聯網的IM“在這兒”,要解決的就是這個問題。
借活動打造商務關系圈
然而定位于細分領域的即時通訊,由于用戶范圍變窄,向用戶推廣是一個不小的難題。為此,熊尚文帶著自己的產品幾乎每會必到。
在移動互聯網開發者大會上,很多人過來和熊尚文打招呼都說同樣的話,“又看到你了”。熊尚文對此頗為無奈,因為他們作為創業團隊,目前受資本局限,只能這樣通過會議活動的展示讓大家知道自己,先聚集一批用戶,再逐漸形成口碑傳播。當時,上線兩個月注冊用戶才兩萬多。熊尚文知道,要切入垂直細分,就要面對用戶范圍過窄而帶來的漫長的積累期。
目前“在這兒”已經進入微博應用,借助微博平臺進行推廣,同時與活動進行合作,合作伙伴包括清華大學MBA等。“我們為活動主辦方提供一個網上交流的平臺,可以使主辦方和參與者、參與者和參與者之間有更便捷、直接的交流。通過我們的軟件平臺,主辦方可以把信息及時傳達給與會人員,并可進行現場在線投票活動;而參與者和參與者之間還可以更便捷地建立私人關系,拓展人脈。因此,‘在這兒’不僅幫用戶節省更多的時間、金錢,增進事件的互動,還可以為提供寶貴的分析資料。”熊尚文說。
與走娛樂社交的微信和米聊相比,除了線上聊天,“在這兒”還增加了針對商務社交的“活動聚集”與“交換電子名片”的功能。雖然聚焦商務應用用戶基數小,但是大都屬于產品經理或CEO等的高端用戶,活躍度與忠誠度隨著參與活動的增多也帶來了眼前一亮的表現。
IM產品都在盡可能的擴大自身的交友平臺,為用戶積累更多的人脈資源。單從積累效果來看,微信在社交方面為用戶營造了“全民”關系圈,不管是熟人還是陌生人。而“在這兒”則打造的是“商務”關系圈,基于工作背景的人脈資源積累。在同類互動模式下,目的與圈子不同,這些都為“在這兒”奠定了差異化的基礎。
案例二
陌陌:專和陌生人說話
“走在羅馬街頭,如果你不知道博物館幾點開門,打開陌陌,說不準會有陌生人告訴你。”這款用于陌生人搭訕的應用軟件的開發者、北京陌陌科技有限公司CEO唐巖笑著告訴記者,“十一”假期他就是用這款軟件靠陌生人的指引游遍羅馬,游遍意大利,甚至還有人通過這款軟件搭訕邀請他一起吃晚餐。
“陌陌”是2011年8月推出的一款基于地理位置的移動社交工具,在任何時候、任何地點,你都可以在陌陌上認識周圍任意范圍內的陌生人,并同TA聊天互動。聊天只是表面形式,通過陌陌可以非常及時的將網絡關系轉換為線下的真實關系。
重構用戶關系
打開陌陌不難看出,這是個走極簡主義范兒的團隊,界面除了一張按照位置距離遠近而排列的用戶列表之外,最主要的功能就是單個用戶之間的“對話”和“加關注”。單從頁面來看,很難分辨出其與微信、米聊的差別。
為什么做這款軟件?唐巖回答的很簡單,“在中國缺乏一款完全用于陌生人社交的工具”。于是一個十幾個人的團隊,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一周工作六天,用幾個月時間開發出了“陌陌”。
隨著“搖一搖”功能的加入,微信事實上也延伸到了陌生人之間的社交。對此,唐巖表示,由于用戶關系類型的不同,基于手機通訊錄的微信和米聊的用戶基礎就是熟人關系,而陌陌是完全基于位置的陌生人關系。“如果與微信是同一用戶群,屬于包含的關系,我們很難生存。但我們與微信的用戶類型不同,我們就專門在用戶上建立差別。事實上,我們正是要基于陌陌重構用戶關系,不同的用戶關系很難交叉和共存,比如QQ和MSN就是兩個人群的關系。”
陌生人交友的需求到底有多大?使用陌陌的用戶表示,現實中會比較含蓄,交友渠道非常欠缺,如果借助于這樣一個工具會增加很多互動性,吸引用戶加入進這個陌生人之間的圈子。比如閑下來想找個人打網球、踢足球,都會變得很輕松。
實際上,陌陌是在用戶關系上做的微創新,通過打破原有的生態關系鏈,建立新的用戶關系獲取自己的獨有用戶。唐巖告訴記者,陌陌正是一款陌生人之間社交的媒介工具,通過陌陌重新挖掘出了現在人存在著的社交需求本質,并將這種本質最終帶回到了產品的設計和創新上。
雖然陌陌在竭力專注于一款產品,但是與陌生人交友仍存在非常巨大的障礙。艾瑞分析師沈歲表示,陌生人交友本身面臨的問題是,中國人很不喜歡與陌生人打招呼。盡管有一部分人會喜歡,但還是小眾。建立的社交網在哪兒,用戶就在哪兒,如何留住這部分用戶會是陌生人社交的一大難點。
產品短板受困于人才
雖然唐巖對于陌陌與巨頭們的同臺競爭表現得很淡定,但是唐巖很清楚,產品與微信仍然存在很大差距,而這個差距正是來源于產品研發,于是招聘技術類人才成為唐巖從創業之初就頭疼的問題,這也是移動互聯網領域創業的一大難題。
移動互聯網大熱,帶來的不僅是更加激烈的競爭,同時也帶來人力資源的巨大缺口與成本的上升。為了搭建自己的技術團隊,唐巖用了半年時間說服一個負責搭建技術架構的工程師進入這支創業團隊。
好的技術人才偏向于去大公司,而處在創業初期的陌陌,唐巖通常是給他想要的人才畫一個餅,告訴他未來這個市場有多大:“社交移動化未來會形成一個社交帝國,你想不想親手搭建起來?”這句很具鼓動性的話語幫唐巖聚集了一批包含80后和90后的年輕團隊。
正是因為人才的缺乏,讓陌陌到現在仍聚焦在IPhone平臺。唐巖認為,目前陌陌團隊的人手只夠做好一個平臺,“不想一下子鋪太開,希望用戶數慢慢成長,畢竟用戶來了并且留住了才是有效用戶,這也是產品策略方面的問題。”
易觀國際分析師董旭認為,這個平臺能夠活躍起來,關系鏈是很重要的,但基于位置的陌生人間的活躍度很難保持,因為人的位置是不固定的。因此陌陌在未來,還需要設計出與位置相關的產品,才能逐漸與微信、米聊產生鮮明的差異化特征。